駕馭政策雜訊及變化

全球經濟的重塑迫使投資者及政策制定者謹慎行事。不確定的政策制定正在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儘管如此,主要經濟體至今仍表現強韌

Image
Monica Defend

Monica Defend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 投資研究院主管

儘管政策難以預測、企業表現強韌及環球貿易和金融體系重組,但預期央行減息將為環球股票帶來機遇。我們聚焦於歐洲國防開支、美國放寬監管、日本企業管治改革及「印度製造」倡議等主題。

Monica Defend,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 投資研究院主管

展望今年餘下階段

全球經濟成長將取決於90天暫停期後的關稅走勢特朗普政策的實施政策不確定性持續與其對國內市場投資者信心的影響,仍需關注的主要風險。

 

留意時序

 

 

基本及其他情境預測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彭博。圖表顯示參考預測,以截至2025年6月10日的可用資料為基礎。截至2025年6月10日的關稅假設,以面值計,統一關稅率為10%,對中國商品為30%(芬太尼產品20%,對等關稅10%);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特定行業(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徵收25%關稅,對鋼鋁徵收50%關稅(自6月4日起)。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特定行業關稅僅適用於非美墨加協定合規進口商品。
 

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什麼?

Image
Vincent Mortier

Vincent Mortier

集團首席投資總監

政府債券市場受債務上升威脅及通脹憂慮升溫所衝擊,導致波動加劇。投資者可能要求長債提供更高的補償,令收益率顯得吸引。未來的關鍵策略是從美國市場
分散至歐洲及新興市場債券。

Vincent Mortier, 集團首席投資總監
下半年 投資主題

需要監察的因素
 

Credit Stress

政策滯後效應造成信貸壓力,繼而導致違約 

Real Estate Stress

商業銀行及消費者承受房地產壓力

Liquidity Risk

隨著市場越趨複雜、監管放寬及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聯繫增強,私募債權面對流動性風險 

Volatility spikes

估值調整及/或套息交易逆轉,導致波幅急劇浮動
 

展望未來,2025下半年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我們預期美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由2023年至2024年接近3%放緩至2025年的1.6%,主要源於私人需求轉弱。加徵關稅將會推高物價,削弱消費信心及開支,而這個不明朗因素將令投資受壓。儘管財政措施及放寬監管可能稍微紓緩壓力,但影響可能有限,而平均約15%的關稅(根據我們的基本預測)將造成經濟損失並導致通脹短暫回升。隨著經濟增長放緩,預期聯儲局將在下半年減息三次。

目前,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具爭議性,而美國政府實施關稅及減少對歐洲安全的承諾,亦導致緊張局勢升溫。這或會促使歐洲更團結一致,各國領袖在尋求透過新貿易協議分散貿易夥伴之際,亦意識到集體談判的優勢。中美關係將進一步惡化,但兩國均致力避免局勢升級。在這個環境下,投資者將繼續分散投資於美國以外資產,對歐洲資產尤其有利。

儘管增長前景欠佳,但企業表現強韌,我們預期不會出現盈利衰退。另外,聯儲局減息預期亦支持我們採取略為積極的資產配置及抗通脹策略。我們看好環球股票,並專注於估值和定價能力,同時亦看好商品、黃金,以及為應對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造成的增長和通脹風險而作出的對沖工具配置。基建投資可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隨著美元、股票與債券之間的相關性改變,貨幣的多元化配置將相當重要。
 

面對貿易政策不明朗、公共債務增加及龐大的債券供應,投資者將對美國國庫券要求更高的溢價。已發展市場方面,長債收益率將繼續受壓。央行減息將繼續支持短債,推動收益率曲線走斜。投資者將尋求分散投資於不同市場,利好歐洲及新興市場債券。我們繼續投資於優質信貸,偏好歐元投資級別信貸(金融及後償信貸)。
 

股票在下半年可能錄得低單位數回報,但輪換趨勢將會持續。歐洲市場的吸引力有望成為結構性主題,利好估值仍非常吸引的中小型股。綜觀全球,行業選擇將成為關鍵。我們青睞內需主導的行業及服務業,以降低關稅風險,並聚焦於美國放寬監管、歐洲國防和基建,以及東京證券交易所持續改革等主題,後者正營造更有利投資者的環境。 

在宏觀動力回升及通脹靠穩的推動下,新興市場股票將在2025年下半年受到追捧。隨著美國特殊主義消退,印度及東協逐漸成為環球供應鏈繞道的主要受惠者。「印度製造」計劃正吸引跨國企業進駐,尤其是國防及資訊科技領域。這些聚焦於內需主導行業的市場不僅是製造業樞紐,更是充滿活力的增長引擎,有望把握結構性轉變及日益擴大的消費者基礎所帶來的機遇。
 

考慮到投資於這些領域的資本急增,因此更加需要審慎挑選。整體而言,地緣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將促使投資者透過私募資產分散投資,有利穩健的本土主題。預料私募債權及基建仍是最吸引的領域。私募債權可望受惠於強勁的直接貸款及集資,而基建將吸引尋求抗通脹保障的投資者。 

全面分析

探索更多:為什麼現時是關注收益的好時機?

本文乃由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編製。

本文不擬被視為要約或招攬購買或出售證券,當中包括基金股份。本文所載的觀點及/或所提及的公司不應被視為東方匯理資產管理的建議。所有意見及估計可以隨時作出更改而毋須事先通知。在適用之法律、規則、守則及指引允許的範圍內,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及其相關公司對任何因使用本文所載之資料而引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本文只能分發予獲淮接受之人仕,及任何可能接受本文而沒有違反適用法例及條例之人士。本文並未得到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 的審閱。

本文撰寫的目的只為提供資訊,並不代表已參考個別可能接收到本文人士的個別投資目標,財務情況及個別需求。有意投資者應就個別投資項目的適合程度或其他因素尋求獨立的意見。投資者不可單靠本文而作出投資決定。

投資涉及風險。市場、基金經理以及投資的過往表現及經濟市場、股市、債市或經濟趨勢預測並非將來表現依據。投資回報以非港元或美元為單位可能因匯率波動而令投資總值下跌或上升。投資可跌可升。

本文不擬提供於美國公民、美國居民或任何根據美國1933年証券法下的規則S所定義的「美國人士」。